1.成语经历
2.典故人中之龙的主要内容是啥子
3.三人成虎的寓意和道理
4.?暗中摸索啥子意思?有啥子典故?
5.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典故
6.简短的成语经历
成语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:“又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
成语释义: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.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.含贬义.
典故内容:隋唐时期,凡是读书人要做官,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.唐僖宗当政期间,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,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,来到长安应考.在众多的考生中,有个见崔瀣的很有才华,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.主将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.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,越看越觉得好,就把他录取了.发榜那天,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,特别高兴.按照当时的风俗,考试及第的人,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,而主考官技术考试及第可爱的座主,我们都尊称他为恩师.发榜后,门生要去拜访恩师.崔瀣自然也不例外.崔沆作为座主,见崔瀣这位和自己同姓的门生,显得格外高兴.也真是巧合,"沆" "瀣"二字合起来是壹个词.表示夜间的水气.雾露.于是,爱凑趣的人就把二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:"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."意思是,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.雾露连在一起.
近义词:狼狈为奸、同流合污
反义词:志同道合、肝胆相照、精诚团结
语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用法:比喻坏人门勾结在一起,干违背天地良心之事
成语经历
4.“如挂角”的典故,说的是隋朝李密的经历,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。李密,字法主,京兆长安人,祖籍辽东襄平(今辽宁辽阳南),祖上是北周与隋朝的贵族。李密少年时代,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。他生性灵活,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,被隋炀帝发现了,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。李密并不懊丧,回家后发愤读书,因以放牛为生,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。
有一次,李密传闻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,就前去给他求学。李密骑上一头牛起航了,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,牛角上挂着一部《汉书》。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《汉书》,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,勒住马赞扬他:“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!”李密一看是越国公,抓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。为此《新唐书?6?1李密传》记载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李密谈吐不俗,深深吸引了杨素。回家以后,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:“我看李密这单人的学识才能,都在你朋友之上,将来你们有事可以和他商量。”
大业九年(公元613年)李密参加杨玄感起兵反隋。杨玄感兵败被杀,李密逃亡,后加入瓦岗军,人称魏王。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,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。其中有“罄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”的话。意思是,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,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,为后世留下了“罄竹难书”的成语。
典故人中之龙的主要内容是啥子
成语经历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,成语是历史的积淀,每壹个成语的背后都有壹个内涵深远的经历,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情商的结晶。其特征是深刻隽永,言简意赅。阅读成语经历,可以知道历史、通达事理、学习姿势、积累典雅的语言素材。下面是我为我们整理的关于成语经历(精选21篇),希望对我们有所帮助。
成语经历1记得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,非常喜爱过寒,因为只有寒到了,年就到了,就可以回乡下放烟花爆竹了,想想就高兴!
盼望着盼望着,寒终于到了,大家全家发车去乡下爷爷奶奶家过年,一路上我都在迫不及待的提醒爸爸:到了奶奶家要买各种各样的烟花。爸爸的每壹个点头允诺,都让我好开心啊!大家开了一天的车晚上才到奶奶家,第二天一早,我早已忘记路途的辛苦与疲劳,就央求爸爸带我去买烟花,爸爸在我的无休止的拉扯下,拖着疲惫的身体带我去买烟花,大家买了好多好多的各种各样的烟花,一路上我抱着烟花开心的大步的往家走。
一到家,我就拉着爸爸陪我到楼顶上去放烟花,爸爸说烟花只有在晚上放才好看,可是我实在等不急了,就想过把瘾,可大人们又不让我壹个人放,说危险。
上到楼顶,爸爸让我拿着长杆烟花,举给天空,手伸得远远的;我不敢乱动,这造型俨然像个木偶,然后爸爸谨慎地打开火机,火机里的一小簇火苗子瞬间把烟花的引子点着了,只见火星四射,霹雳霹雳的一阵声响;我的十根手指头感受到烟花冲上天的那股颤抖余劲,吓得我顾不上在天空绽放的绚丽多彩的烟花,一扔烟花杆儿,捂着耳朵撒腿就跑,找到壹个自以为安全的地带,紧紧闭上眼睛,待烟花没有了声响,我才偷偷地、慢慢地睁开眼睛盯着放完的烟花,刚放下手,烟花如同调皮的娃娃又霹雳一声喷响了一下,把我吓个抖擞:哇!喷出来的烟花真的好漂亮!爸爸提醒我要注意安全;切记没有放完,就拿起烟花观看,警惕这种特殊状况带来的伤害。因为目睹了烟花绽放时光彩夺目地美丽,我胆子逐渐大了起来,放完一根还想再放一根,可爸爸非等天黑再放。
好不要易熬到天黑吃完饭,爸爸却在跟伯伯、叔叔们聊着天,看着我们聊天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,我的心默默地盘算着,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拿了几根烟花叫哥哥美女带我上楼顶去,绽放的烟花实在太美了,大家点了一根又一根,我一直捂着耳朵,远远看着,也不忘提醒哥哥美女们捂上耳朵,他们问我为啥子?我说:这样爸爹娘妈就听不见,大家就可以尽情地放烟花呀!"他们还没听完我说的话就仰着头哈哈哈的大笑起来,记忆中,我当时还反应不回来,不了解他们为啥子笑话我。
时到现在日,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!每每回想起这件偷放烟花的事情,我都会不自觉的暗自发笑:当时的自己真是太可笑了,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,听不见的同时别人也不会听见;真是自欺欺人哪,就像课本里的掩耳盗铃的经历主人翁一样愚蠢!哈哈哈哈。
成语经历2今日,大家学了生字“心”,母亲说“心”字可以组成很多成语,可我一着急壹个也拼不出来。母亲有点生气了。唉……
母亲看着心急如焚的我说:“算了吧,我心潮澎湃也没用,你自己要心中有数,学习可不能心不在焉,心神不定的,而要心口如一。你认真时,母亲看了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,你的表现也令大家心花怒放。
我呢也应该心平气与的与你说话,我生气并不是对你拼不出成语心灰意冷了,更不会心胆俱裂,母亲只是有点心直口快,我想大家是心心相印、心照不宣的,所以母亲的意思宝宝一定能心领神会。虽然有时候你不是那么心甘情愿、心悦诚服的,但是母亲不希望你有心高气傲的表现,而要成为壹个心明眼亮、心灵手巧的宝宝。如果你能理解上面一半的意思,我就心满意足了”。
唉,爸爸也说为了不让母亲心烦意乱,我又能心安理得地得到表扬,那就只有自己卖力吧!看来爸爸与母亲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哦,我心悦诚服!
成语经历3孙阳,春秋时秦国人,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,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。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,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。
据说,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,编写成一本《相马经》,在书上,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点,并画了不少插图,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。
伯乐有个儿子,智质很差,他看了父亲的《相马经》,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。他看到《相马经》上说:“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,高脑门,大眼睛,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”,便拿看书,往外走去,想尝试自己的眼力。
走了不远,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,忙捉回去告知他父亲说:“我找到了匹好马,与你那本《相马经》上说的差不多,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!”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,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,幽默地说:“这‘马’爱跳,没办法骑呀!”
成语经历4我读了一本《中华成语经历》不光学习了很多成语,还了解它们分别对应的经历,非常有意思。其中,我最喜爱幽默诙谐的叫《空中楼阁》的经历。
经历讲了壹个财主从没出过远门,一天他看到邻村的一栋楼房很羡慕,心想:“我有钱,也可以造呀!”财主一回家,就找了几个工匠来造楼房,工匠们很快就买来材料,最初打地基造房子了。
有一天财主来看,很不满意地说:“我要的是三楼,谁让你们从一楼最初的。”工匠们哭笑不得抓紧放下东西走人,只留下财主壹个人在地基上发愣。
通过这个经历,我了解了金钱是永远抵不过情商的,小兄弟们千万不容学习那无知的财主哦!
成语经历5这个典故源于于唐。刘束的《隋唐佳话》。唐朝时,大臣许敬宗为人特别自傲轻慢,凡属他见过的客人,尽管经人说明,也常常忘记很快,如果拜拜面如同生人一样。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。
许敬宗则回答说:"像你这样的人,我当然很难记下。但是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、刘季绰、沈约、谢兆等著名学者,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,也能辨认出来。"
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没有师傅或门径,独自寻觅姿势或技术的掌握和创造。
成语经历6西汉武帝时,有个叫韩安国的官员,因犯法被送进监狱。狱吏田甲常常侮辱他。韩安国气愤地说﹔”谁能料定死灰就不能从头燃起来呢﹕”田甲听了说﹔”燃吧,如果再燃起来,我就撒泡尿浇灭它。”
不久,韩安国被释放出狱,从头做了官。田甲得知后,怕受到报复,逃走了。这时,韩安国扬言﹔”田甲若不赶快过来,我就要把他全家杀掉。”田甲只好出来自首﹐见到韩安国时吓得面无人色,连连叩头求饶。韩安国说﹔”起来吧﹖像你一样的人,才不值得报复呢﹖”出自《汉书》
成语经历7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经历:杨时考中了进士,却不去做官,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。程颢死后,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。
那时,他已经四十岁了。有一天,杨时去拜见程颐时,恰逢程颐正在睡觉,而杨时和他的兄弟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,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。外面大雪纷飞,寒风刺骨,等到程颐醒来时,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。
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,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。
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。
成语经历8汉语拼音lì lì zài ěr
近义词:余音绕梁
反义词:混浊不清
成语出处宋·陈文蔚《祭朱先生》:“念昔暂违,今焉永诀,历历在耳,言犹未绝。”
成语解释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。
历历在耳造句班主任在毕业前说的话,仍然历历在耳。
历历在耳的成语经历
陈文蔚(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)字才卿,上饶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。师事朱熹。尝举进士。庆元中,(1198)馆于朱熹家,课其诸孙。又讲读铅山。端平二年,(1235)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,有益治道,诏补迪功郎。学者称克斋先生。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
成语经历9注音jiàn lì wàng yì
成语经历西汉时期,刘邦死后,大权落在吕后手里,吕氏安排吕产、吕禄掌握国家大权,不得人心。吕后死后,老臣周勃、陈平想办法铲除吕家势力,就请老丞相郦商的儿子郦寄出面约他的好兄弟吕禄外出打猎,借机杀掉吕禄,郦寄被封为大将军。
典故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
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见钱眼开
近义词见钱眼开、唯利是图、利令智昏
相反词见利思义、舍生取义、见义勇为
成语举例某和吕布同乡,知其勇而无谋,见利忘义。
成语经历10拼音mài lǐ zuān hé
成语经历晋朝时期,王戎是出名的吝啬鬼。他家里种了许多优良的李子树,李子又大又甜。他怕别人得到他这样好的,所以在卖李子前,把全部李子的核都挖出来。
典故王戎有好李,卖之恐人得其种,恒钻其核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俭啬》。
释义先钻李核,然后出卖,免得别人得到良种。形容极端自私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成语举例王戎卖李钻核,不胜鄙吝;成王剪桐封弟,因无戏言。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花木》。
成语经历11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,只见巨浪汹涌。吕洞宾建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,然后各显神通过海。
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,自己立在水面过海;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;吕洞宾、蓝与、张果老、汉钟离、曹国舅。
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、拍板、纸驴、鼓、玉版、竹罩投到海里,站在上面逐浪而过。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。
成语“八仙过海”根据这个传说而来。又叫做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
成语经历12拼音shā zhì jiào zǐ
成语经历春秋时期,曾子的老婆要去市场,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她去。老婆要他回去并许诺过来就杀猪向他吃。老婆从市场过来,曾子抓住一头猪就要杀,老婆说那只是骗小孩的话。曾子说:“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,说到要做到。”
典故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曾子曰:‘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
《韩非子·外诸说左上》
释义彘:猪。父母说话算数,教子诚实无欺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父母说话算数
相近词曾子杀彘
成语经历13拼音bù wǔ zhī hè
成语经历西晋时期,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,他十分喜爱这只鹤。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,他给客人夸奖鹤是怎么有灵性,客人前去观看,鹤因为有生人在场,如何也不起舞,让客人大失所望,说这是一只不舞之鹤。
出处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,尝给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。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释义舞:舞蹈。不舞蹈的鹤。比喻名不副实的人。也用来讥讽人无能。
用法作主语、宾语;用来讥讽人无能
相近词无能之辈
反义词栋梁之材
示例方宰淄时,松裁弱冠,过蒙器许,而驽钝不才,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。
成语经历14一天,叶公给子路问孔子是啥子样的人,子路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。事后孔子对子路说:“你为何不这样说,他这单人,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,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,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了解呢。”这个经历出自《论语述而》,原文是:
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“女奚不曰:‘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’
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,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姿势,并授徒讲学,成为一位大教学家、大思想家。天道酬勤,壹个人如果有了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”的`精神,再配合科学的工作、学习方式,一定会取得成功。
成语经历15经历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伶俐,贪玩、不好学。一天,他趁人没注意,丢下书本,溜出去玩。他四处闲逛,走啊走啊,不知不觉,来到一条小溪边,有位白发苍苍的妻子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。
李白觉的很奇怪,上前问到:“妻子婆您在干啥子?”妻子婆说:“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。”李白吃了一惊问:“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?”妻子婆说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。”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、仔细观察,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。
《铁杵成针》的经历告知大家不管做啥子事,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。
成语经历16成语:不求甚解
拼音:bù qiú shèn jiě
解释:甚:很,极。只求了解个大概,不求彻底知道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
成语经历:
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与诗人陶渊明,小时候家里很穷,靠很少的农田维持生计。长大后,他曾几次做官,又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,几次辞官回家。他不贪图荣华富贵,喜爱过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。在耕作之余,他勤奋读书,并自称为好读书,不求甚解。意思是读书不容过于咬文嚼字,死钻牛角尖,应该深刻领会书中的要旨。这个成语比喻读书不认真,理解不深入。
成语经历17秦朝末年,有壹个农民起义军领袖,名叫陈胜,字涉。
陈胜青年时代,曾经做人家的雇农,替别人耕地。有一次,他停下耕田,走到田埂上休息。他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,对另壹个雇农说:“大家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,可不能忘掉别人。”
一同当雇农的人都笑话他:“你向人家当雇农,如何会有富贵呢?”陈胜长叹一声说:“唉,燕雀如何会了解鸿鹄的志给!”
陈胜、吴广起义之时,陈胜因为有远大的志给与坚忍不拔的品质,因此得到了众人的拥护,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。
成语经历18从前有壹个下棋能手名叫秋,他的棋艺十分高超。
秋有两个学生,一齐跟他学习下棋,其中壹个学生十分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。另壹个却不这样,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,用不着认真。老师讲解的时候,他虽然坐在那里,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:“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,美餐一顿该多好。”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,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。
结果,虽然两个学生同是壹个名师传授,但是,壹个进步很快,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,另壹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。
成语经历19出自《后汉书。独行列传》,意思是守信用之交。
范式,字巨卿,山阳金乡人。少年时在太学读书,和汝南人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。二人读书后,同归乡里。范式对张劭说:“我两年后过来,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,再看看令郎令嫒。”
和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。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妈妈,请妈妈预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。妈妈说:“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,你和他又相隔千里,你如何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?”
张劭说:“巨卿是守信的人,必定不会违背。”妈妈说:“要是果真如此,我要为你们酿酒。”到了约定的这一天,范式真得如期而至。他升堂拜饮,尽欢才散。
成语经历20成语解释:头长得像獐子一样;眼睛则像老鼠一样。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;神情狡诈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李揆传》:“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,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。”
成语造句: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,也有小的,也有老的,仪表端庄的,獐头鼠目的,衣冠齐楚的,蓝缕破烂的。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)
成语辨析:和“贼眉鼠眼”有别:侧重于形容面貌;“贼眉鼠眼”侧重于形容神情。
成语运用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成语经历21马援是东汉名将。他年轻时当官。有一次,他放走了壹个囚犯。他自己逃到甘肃壹个僻远的乡村。
汉光武帝时,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。他抗匈奴伐交趾,屡建战功。光武帝封他为“伏波将军”。
不久,“威武将军”刘尚在贵州阵亡。消息传来,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。马援年过花甲,却自愿请求出征。他说:“好男儿为国远征,以马革裹尸还葬!”他出兵贵州,勇挫敌兵,之后不幸病死在战场。
“马革裹尸”是指牺牲在战场上,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。形容英勇杀敌,不怕死在疆场上。
三人成虎的寓意和道理
发 音 :rén zhōng zhī lóng
释 义 :人中豪杰。形容杰出的,非凡的人才。 出 处 《晋书·宋纤传》:“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。”
示 例 :叔宝乃~,龙到处自然有水,他如何得一寒至此。 ★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九回
成语经历:
晋代人宋纤厌烦官场生活,立志不参加政事,过着隐居生活。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,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。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,立即关门拒见。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,洁身自好,清贫自守,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。
?暗中摸索啥子意思?有啥子典故?
三人成虎的寓意与道理:任何事只有在亲眼见证过后才能下定论,不能随波逐流,应坚持自己的想法。
成语拼音:sān rén chéng hǔ。
成语解释:该成语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。
成语出处:
1、西汉·刘给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庞葱和太子质于邯郸,谓魏王曰:“今一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王曰:“否。”“二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王曰:“寡人疑之矣。”“三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”
2、北宋·黄庭坚《劝交代张与父酒》:“三人成虎事多有,众口铄金君自宽。”
3、清·褚人荻《隋唐演义》:“正是积毁成山,三人成虎。到开皇二十年十月,隋主御武德殿,宣诏废勇为庶人。”
4、文学史家郑振铎《劫中得书记·序》:“且类曾参,三人成虎,忧谗畏讥,不可终日。”
三人成虎成语典故
国时期,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、临起航前,他对魏王说:“如今有壹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回答:“我不相信。”庞葱又问道:“如果有两单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说:“我会有些怀疑。”
庞葱接着说:“如果又出现了第三单人说街市上有老虎,大王相信吗?”魏王回答:“我当然会相信。”庞葱说:“很明显,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,可是经过三单人的传播,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。而今赵国都城邯郸与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,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,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,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。”魏王说:“这个我心里有数,你就放心去吧!”
果然,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,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。刚最初时,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,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。等庞葱与太子回国后,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。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典故
典故出处:唐 刘餗《隋唐嘉话》中卷:「许敬宗性轻傲,见人多忘之。或谓其不聪。曰:『卿自难记,若遇何(何逊)、刘(刘孝绰)、沈(沈约)、谢(谢眺),暗中摸索著,亦可识之。』」 成语意思:摸索:寻觅、寻求。1本指在黑暗中寻求。2指写作时只是凭空虚构。3比喻无人指教;完全靠自己探求门径、钻研事理。 成语注音:ㄢˋ ㄓㄨㄙ ㄇㄛ ㄙㄨㄛˇ 通用拼音:an zhōng mō suǒ 拼音简写:AZMS 运用频率: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 感 *** 彩: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:暗中摸索,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只靠自己力量去摸索探求。 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 成语正音:中,不能读作「zhonɡ」。 成语辨形:摸,不能写作「模」。 英语翻译:to feel about in the dark 日语翻译:暗中摸索(あんちゅうもさく) 成语谜语:半夜摸鱼虾 反义词:豁然开朗、老马识途 成语例句:先生有志于木刻,是极好的事,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,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,也还在暗中摸索。(《鲁迅书信集 致沈振黄》) 成语经历:
唐朝时期,文人许敬宗为人傲慢,新交的兄弟经人说明后往往立刻忘记人家的姓名。有人说他记性太坏,他辩解说:「像你这种人,我当然记不住,倘若遇到何逊、刘孝标、沈约、谢朓他们,即使是暗中摸索,我也不难辨认。」
简短的成语经历
成语 ,众人皆说,成之于语,故成语。成语多为四字,亦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。今日我在这向我们整理了关于 历史 经历 的成语锦集,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!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(一)
拔苗助长
春秋时期,宋国有壹个农夫,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,今日去瞧瞧,明天去看看,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。他心想:有啥子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?
有一天,他来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。一大片禾苗,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,等他拔完了禾苗,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,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。回到家里还夸口说:“今日可把我累坏了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!”他儿子听了,赶忙跑到田里去看,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
不可救药
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。凡伯不但有诗才,而且善于治理国事。后来,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。可是,周厉王飞横跋扈,枉法断事。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。凡伯直言相劝,列数朝政弊端,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。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恶,从此,奸臣出入宫廷,不把凡伯放在眼里。凡伯十分愤慨,写了一首诗,后来收入《诗经》。诗中抨击奸臣说:“作恶多端,不可救药!”
“不可救药”: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。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(二)
巧夺天工
东汉末年,上蔡县令甄逸有个女儿,长得十分漂亮,后来嫁向了曹操的儿子曹丕。曹丕建立魏国当了皇帝,甄夫人也就被立为皇后。曹丕对她宠爱有加,百依百顺。当时甄夫人已经四十岁了,为了能得到曹丕长久的宠爱,每日都要精心打扮自己。
据说在甄夫人的庭院里,有一条漂亮的绿蛇,嘴里含着一颗红色珠子。当甄夫人梳妆时,这条蛇就在她眼前盘成壹个奇特巧妙的形状,并且形状每日一换。甄夫人 就照蛇的形状梳理发型,精巧的程度胜过天然。人们都称这种发型为“灵蛇髻”。曹丕每次看见皇后,都觉得她依旧年轻漂亮,十分喜爱她。
甄夫人不但美貌如仙,而且善良聪慧,很有才情。相传曹植的《洛神赋》就是出于对甄夫人的仰慕而写的。
但是,随着年华的消逝,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妆,也无法改变甄皇后失宠的命运。年轻的郭皇后终于替代了她的地位。而她由于对此不满,惹怒了曹丕,最后被他下诏赐死。
朝三暮四
战国时,宋国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,人们称他为“狙公”。他家境并不好,但特别喜欢猴子,宁可省吃俭用,腾出钱来向猴子买吃的,从不让它们饿肚子。
狙公与猴子们朝夕相处,双方极为融洽。猴子们想啥子狙公一看就了解;他说啥子,猴子也能理解。
但是时间长了,狙公不胜负担。猴子很贪食,没完没了地吃,狙公实在供应不起。他预备减少它们的食物,又怕它们不顺从自己,因此想了壹个办法。
一天,狙公对猴子们说:“以后向你们栗子,早上三个,晚上四个,够了吗?”猴子们听了,又跳又叫地发起怒来。
过了一会,狙公改口说:“好吧,那就早上向四个,晚上向三个,这样够吃了吧!”猴子们听了,都高兴得趴在地上。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(三)
一字师
注音yī zì shī
成语经历 元朝时期,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,有“地湿厌闻天竺雨,月明来听景阳钟”之句,很多人都夸好,只有山东壹个老叟认为应将“闻”改为“看”,萨天锡问为啥子要这样改,老叟说:“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。”萨天锡俯首拜他为“一字师”。
出处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·切磋》载李相读《春秋》,叔孙婼之“婼”应读“敕略切”,李误为“敕晷切”,小吏言之,公大惭愧,“命小吏受北面之礼,号曰‘一字师’”。
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,即可为师。亦指更换诗文中一、二字的老师。
用法作宾语;指改正壹个字的老师
相近词一字之师
示例美女真是‘一字师’了!从此只叫你师傅,再不叫美女了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八回
应声虫
注音yìng shēng chóng
成语经历 传说 洛阳有壹个士人得了应声病,刚一说话喉咙中应声,就去问名医张父仲,张父仲觉得奇怪,日夜考虑终于想出壹个医治办法。立即取《本草纲目》让他读,他还是不停应声,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。于是张父仲立即配药医治,果然治好。
出处有患应声病者,问医官苏澄,……过至他药,复应如初。澄因为处方,以此药为主,其病自除。 唐·刘束《隋唐嘉话》
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,随声附与他人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没主见的人
其它 运用
◎ 蒋大怒,"三查"王芸生,说王是"新华社的应声虫","为匪张目"等等。
眼中钉
拼音yǎn zhōng dīng
成语经历五代时期,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,拥立明宗,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,他滥用职权,欺压民众,经常搜刮民脂民膏。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,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“拔钉费”,违者处死。
出处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。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‘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?’ 《新五代史·赵在礼传》
解释比喻心中最厌烦、最痛恨的人。
用法作宾语;指最痛恨的人
相近词眼中刺
示例大家娘儿俩今儿一齐死向他看,替他拔去眼中钉,肉中刺,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。
苦肉计
拼音kǔ ròu jì
成语经历隋朝时期,杨坚谋位成功,封杨广为晋王。杨广心中不服,一心想当太子,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。宇文述了解独孤皇后妒心重,就向杨广出主意,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。这一计很灵,皇后鼓动皇上,废太子而另立杨广。
典故 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。 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
释义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欺骗对方
成语例句
◎ 这是敌人玩的苦肉计,只不过这苦肉计的代价是四个小海盗的四条生命。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(四)
1、太公钓鱼
商朝末年,纣(zhòu)王荒*(yín)无度,残暴不仁,人民生活特别艰苦。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,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。
渭河一带是诸侯姬(jī)昌的管辖范围,姬昌胸怀大志,很爱惜人才。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,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。他的鱼钩是直的,没有鱼饵,离水面有三尺高。他一边钓一边说:“鱼儿呀,你快点上钩吧!”有人好意地告知他这样钓差点鱼,姜子牙只是笑着说:“鱼儿自己会上钩的。”人们嘲笑他,他也不理会。
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,姬昌心想他也许是个有才能的奇人,就派士兵去请。姜子牙看到是士兵,不但不理睬,还继续钓鱼,嘴里念着:“钓、钓、钓,鱼儿不上钩,虾米来捣乱!”士兵只好回去 报告 。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,姜子牙看见是大臣,仍然不理睬,嘴里又念着:“钓、钓、钓,大鱼不上钩,潮汐海灵来捣乱!”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。最后,姬昌就预备了丰厚的礼品,亲自 拜访 姜子牙。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,就答应辅佐(zuǒ)他。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,就封他为太公。
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、武王,推翻了商朝的统治,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。
2、平易近人
西周初,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,太公望(姜子牙)封于齐,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。三年后,伯禽入朝给周公汇报政务,周公说:“为啥子来得这么晚?”伯禽说:“我变革礼俗,费力不小。比如服丧,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。”而太公到齐之后,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,周公说:“为啥子来得这么快?”太公说:“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,一切依从通俗简易。”太公后来传闻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,长叹说:“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。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,民众就不愿意接近。平易近民,民众才会归附。”
“平易近民”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。到了唐朝,为避太宗李世民讳(huì),凡言“民”处皆改为“人”,此语就改成了“平易近人”。这样一改,意思也就变了,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,有时也指 文章 风格浅显易懂。
3、千金一笑
西周末期,周幽王即位后,根本不理朝政,整天吃喝玩乐,醉心于女色。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(bāo)国,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.唐,就来规劝,幽王根本不听,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。
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,特别焦急,就和妈妈商量怎么营救。他们传闻幽王特别喜爱姐姐,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,起名“褒姒(sì)”,教向她宫中礼仪,然后送向幽王。幽王见了大喜,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。
褒姒入宫后,很得幽王的宠爱,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,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,从来不笑。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,于是贴出布告: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,赏金一千。告示一出,一些人争相入宫。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,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,可褒姒看了,听了,仍不露一丝笑容。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(guó)石父,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,他出了壹个坏点子,叫做“烽火戏诸侯”。原来古时候,遇到敌情,主要靠烽火台报警。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,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。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,就点燃晒干的狼粪,靠“狼烟”传递情报;如果是晚上,就点燃柴草,靠火光传递情报。这样一座传一座,用不了多久,消息传遍全国,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,听候调遣。
幽王听了这个计谋,万分高兴,决定一试。一天,天气晴朗,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,登台远望,远山近水,尽收眼底。幽王下令点燃烽火,顿时狼烟四起,直冲云天。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,还以为敌国来犯,于是纷纷点齐兵马,给镐(hào)京奔来。他们赶到镐京城下,却看差点壹个敌兵,只见幽王与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。这下,可把褒姒向逗笑了。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,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。褒姒一笑,幽王高兴了,即将向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。那些诸侯可气坏了,了解受了愚弄,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。
幽王对此并不在意,为睹褒姒笑脸,又多次玩此闹剧。不久,戎(róng)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。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,抓紧派人去点烽火,给诸侯求救。可是这一次,诸侯们还以为天子和王后嬉戏,全都按兵不动。就这样,镐京被戎人攻破,幽王逃到骊山脚下,被杀掉了,褒姒被戎人抓走了。
成语“千金一笑”,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,价值千金。
4、高山流水
春秋时代,有个叫俞伯牙的人,精通音律,琴艺高超,是当时著名的琴师。
一夜,伯牙乘船游览。面对清风明月,他思绪万千,于是又弹起琴来,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。忽听岸上有人叫绝,伯牙闻声走出船来,只见壹个樵(qiáo)夫站在岸边,他当即请樵夫上船,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。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,樵夫说道:“真好!雄伟而庄重,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!”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,樵夫又说:“真好!宽广浩荡,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、无边的大海一般!”伯牙兴奋极了,激动地说:“知音!你真是我的知音。”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。从此二人成了特别要好的兄弟。
成语“高山流水”,比喻知己或知音,也比喻音乐典雅。
5、道不拾遗
春秋时,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,成了郑国的正卿(qīng)(官名)。他取了一系列 措施 ,促进郑国经济发展;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,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,因此,国产没有盗贼。“道不拾遗”(路上丢失东西,别人不会捡去);街上的桃树、枣树长满了果实,也没人爬上去摘。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,郑国富强起来了,虽然连续三年受灾,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。
“道不拾遗”这个成语常和“夜不闭户”连用,形容社会风气良好。
关于历史经历的成语(五)
画蛇添足
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。
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,觉得几单人一起喝嫌少,壹个人独喝又嫌多,于是让几单人在地上画蛇,先画成的就喝酒。有单人蛇先画好了,拿起酒壶预备喝,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,又左手拿壶,右手向蛇画脚,还没等他画好脚,另一人的蛇画好了,夺过酒壶说:“蛇本来就没有脚,你如何能添上脚呢?”说完把酒喝了。那个画蛇脚的人,终于没有喝上酒。
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《感春》诗中写道:“画蛇著足无处用,两鬓雪白趋埃尘。”
“画蛇添足”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反而把事情弄坏。有时也作“画蛇著足”。
守株待兔
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,有壹个农民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.遇到好年景,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;一遇灾荒,可就要忍饥挨饿了.他想改善生活,但他太懒,胆子又特小,干啥子都是又懒又怕,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。
奇迹终于发生了。深秋的一天,他正在田里耕地,周围有人在打猎。吆喝之声四处起伏,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。突然, 有一只兔子,不偏不倚,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。
当天,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。
从此,他便不再种地。一天到晚,守着那神秘的树根,等着奇迹的出现。
成语“守株待兔”,比喻妄想不劳而得,或死守狭隘的 经验 ,不知变通。
鹬蚌相争
赵国将要讨伐燕国,苏代(战国时策士,纵横家苏秦的弟弟)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,讲了如下的 寓言经历 :“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,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。鹬趁机啄蚌的肉,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。鹬说:‘今日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就有死蚌。’蚌也针锋比较地说:‘今日不出,明天不出(夹住不放),就有死鹬。’两者谁也不肯罢休,这时回来壹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。”燕赵比较抗,都搞得很疲劳,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人物,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。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,停止对燕国用兵。
羽扇纶巾
周瑜与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“羽扇纶巾”来形容过:
《类说》卷四九引《殷芸》:“武侯(诸葛亮)和宣王(司马懿)泊兵,将战,宣王戎服位事,使人密见武侯,乃乘素舆葛巾,自持白羽扁指麾,三军随其进止。宣王叹曰:‘真名士也’。”
1.不可救药
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。凡伯不但有诗才,而且善于治理国事。后来,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。可是,周厉王飞横跋扈,枉法断事。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。凡伯直言相劝,列数朝政弊端,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。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恶,从此,奸臣出入宫廷,不把凡伯放在眼里。凡伯十分愤慨,写了一首诗,后来收入《诗经》。诗中抨击奸臣说:“作恶多端,不可救药!”
2.一衣带水
南北朝的时候,北方的北周与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。
北周的宰相杨坚,废了周静帝,自己当皇帝,建立了隋朝。
他决心要灭掉陈国,曾说:“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,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,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? 后来人们就用“一衣带水”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,靠得特别近的两地。
3.专心致志
从前有壹个下棋能手名叫秋,他的棋艺特别高超。
秋有两个学生,一起跟他学习下棋,其中壹个学生特别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。另壹个却不这样,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,用不着认真。老师讲解的时候,他虽然坐在那里,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:“要是今年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,美餐一顿该多好。”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,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。 结果,虽然两个学生同是壹个名师传授,但是,壹个进步很快,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,另壹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。
4、疑邻盗斧
从前有个乡下人,丢了一把斧子。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,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,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。后来,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,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,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。找到斧子后,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,再留心看看他,如何也不像贼了。
疑邻盗斧: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、对事胡乱猜疑。
5、揠苗助长
春秋时期,宋国有壹个农夫,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,今日去瞧瞧,明天去看看,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。他心想:有啥子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?
有一天,他来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。一大片禾苗,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,等他拔完了禾苗,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,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。回到家里还夸口说:“今日可把我累坏了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!”他儿子听了,赶忙跑到田里去看,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
6、劳苦功高
秦朝末年,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,项羽传闻刘邦攻占咸阳,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。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。樊哙抓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:“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,没有封侯,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?”
呵呵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。